close

  熊昆信/永川區
  “煙火架”在舊中國紛繁雜亂的文化視野中,獨攬“立體電影”美譽。它製作工藝獨特,表演精巧,變幻莫測引人入勝,不同於一般民間歌舞、戲曲、雜玩之類。
  據史料記載,煙火架始於明,盛於清,民國時期在巴渝鄉鎮猶其活躍。壽誕婚慶、佛事廟會、節令慶典,都會在夜晚集中燃放,觀者眾多。
  永川陳食鎮高氏煙火架歷經三代傳人,在渝西地區具有充分代表性。它集竹編工藝、紙扎工藝、泥塑工藝、煙花工藝、皮影藝術、彩繪藝術為一體,古今故事包羅萬象。表演中通過預設機關變靜態為動態,化簡單為神奇,是中國古老的焰火文化在現代藝術領域中的綜合體現。燃放時,須臾呈現不同聲光、彩焰以及古今故事傳說畫面,用無生命的立體形態烘托出鮮活動感景觀,讓觀者神秘莫測繼而樂不可支。
  傳承愈百年的高氏煙火架主體呈圓桶狀,外層以竹篾加細鐵絲編成。桶高約2米,直徑1.5米,靜置時用彩緞圍住,所有表演內容(故事)事先預置其中,環環緊扣,上下相依。一個故事叫一折,少則6折,多有12折,有如川劇摺子戲一般,內容各異,每折約5分鐘,製作人可根據慶典主題或用戶需求進行創意設計。
  燃放之前,將煙火架用長毛竹或樹幹架至高處,離地8米以上,四周均可觀賞。舊時,必須人工在桶底點燃引線,現今啟用運動會火彈發射原理,在10米外點燃“炮子”,炮子炸響箭一般沿引線射向桶座。巨鞭齊鳴彩花閃亮,桶底瞬間掉下一組柱形物,音樂驟起,但見柱中蠟燭通明。四方懸掛紅色喜帖,上書“恭賀新禧”“壽比南山”“百年好合”之類。此刻,預先設伏圓桶四周的“宮廷四串”也應聲亮起,每串6個,共24盞宮燈環繞,好不壯觀,此為第一折。
  5分鐘後又一次炸響,第二折故事跌落出現,只見一條活生生白蛇騰空飛舞,少時一尊八角開翹的“雷峰塔”飛速落下,將白蛇盡罩塔中動彈不得。接著花炮齊鳴,放射出紅黃綠藍毫光艷麗奪目,把雷峰塔完全燃燒,白蛇再次現身已變人形,與剛“上場”的兒子許仕林會面相擁而泣。民間故事《白蛇傳》火燒雷峰塔在這裡演繹得惟妙惟肖。
  表現當代生活的,如“健身比賽”也讓人賞心悅目,變幻不定的彩焰中出現兩位不同衣色的人物(紙扎),四肢關節暗設機關,手弔雙杠做出翻滾升降動作,挺胸、鼓氣、踢腿猶如真人。二人可對視,感受互不相讓勝券在握的神態。“兄弟打鐵”所夾鐵塊紅光閃爍,他們輪番捶打,配以叮噹聲響十分逼真有趣。接著桶底依次跌落出新看點直到表演結束,全程約一個鐘頭。
  高氏煙火架首代藝工高輝廷生於晚清,早年曾往大足寶頂為千手觀音穿金上彩,進寺廟拜師學塑鬼神,拓展了藝術視野,傳承和發展煙火架枝藝。今已80多歲的兒子高世政手藝超凡名揚四方,一到節令訂貨人絡繹不絕。第三代傳人高澤清銳意改革不斷創新,增強了觀賞性,把這一民間工藝推向新高,2013年高氏煙火架被重慶市批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  (原標題:民藝奇葩 “煙火架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muvsrtlbl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